首   頁 走進西鄉 新聞中心 政府信息公開 政務服務 互動交流 專題專欄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賡續前行譜寫華章

——新中國成立75周年西鄉縣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

新中國成立75年來,西鄉縣共享改革發展紅利,經濟社會得以穩步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深入推進,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上下以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茶鄉大地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輝煌。

一、經濟結構更趨優化,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一)經濟總量不斷擴大。新中國成立的75年,是西鄉縣經濟從弱小落后到快速壯大的75年。1952年全縣生產總值2017萬元,到1984年突破億元達到1.02億元,2003年突破十億達到10.76億元,2017年再突破百億達到101.73億元,2023年全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期間,1952年到1978年年均增長2.9%,1979年到2023年年均增長13.6%。人均生產總值從1952年以來,年均增長9.3%。

(二)經濟結構更趨優化。新中國成立的75年,是西鄉經濟結構從以農為主到三次產業齊頭并進、結構持續優化提升的75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73:17:10,全縣經濟以農業為主。1999年調整為37:25:38,第三產業占經濟比重首次超過農業。2012年調整為28:29:43,第二產業占經濟比重超過農業。2023年,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21.4:31.3:47.3,與1978年相比,第一產業占比下降5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提高14.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提高37.3個百分點。

(三)財政金融實力增強。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財政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財政投向各領域力度加大,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整產業結構、有效防范風險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2023年,全縣財政總收入2.16億元,是1950年的409倍,年均增長8.6%。分階段看,1978年以前年均增長7.5%,1978年以后年均增長11.2%。全縣財政支出35.64億元,是1950年的6737倍,年均增長12.8%。分階段看,1978年以前年均增長10.4%,1978年以后年均增長14.3%。

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逐步健全,實體經濟資金短缺難題進一步緩解,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23年,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60.81億元,是1978年的1453倍,年均增長17.6%。貸款余額117.81億元,是1978年的592倍,年均增長15.2%。

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經濟基礎日益堅實

(一)農業經濟質效雙提。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重新分配了土地資源,解決了農民有所耕的根本問題。改革開放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由集體經營變為農戶家庭承包,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農業得到較快發展。進入新時代,國家連續多年以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促進“三農”發展優惠政策,取消繳納了上千年的農業稅,深入實施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資及農機具補貼、退耕還林還草補助、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補助等農業發展優惠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業生產活力,農業生產方式發生巨大變化,農業經濟得到持續較快發展,西鄉縣成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茶葉基地縣、瘦肉豬和櫻桃產業基地縣。

2023全縣農總產值同比增長3.9%,1949年以來年均增長7.6%。糧食總產量10.15萬噸是1949年的1.7倍;糧食254公斤是1949年的2.8油料總產量2.51萬噸是1949年的22.8倍。生豬存欄30.3萬頭,是1949年的8.7倍。茶園面積33.95萬畝茶葉產量1.59萬噸分別是1949年的11321939倍。

(二)工業主導地位顯現。解放初期,西鄉縣工業經濟幾乎空白,194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35.5萬元,到1978年全縣工業發展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縣辦工業主要以農業機械、水泥、食品、服裝和肉類加工為主,全縣工業總產值1480萬元。改革開放后,縣委、縣政府鼓勵工業企業規模化經營,扶持骨干企業創名優產品,形成縣辦工業、鄉村工業、個體手工業齊發展的新局面,199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500萬元。90年代后,實行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采取租賃、聯營等方式,吸收大量民間資本,盤活資產,實現資源再利用。2006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提出“工業強縣”戰略,依托資源優勢,全力加快茶葉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建材加工等行業發展,緊扣外出招商和協作交流的契機,引導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內遷,全力打造園區經濟,全縣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2023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1%,自1949年以來年均增長14.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2%,較1990年占比提高16.2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三)服務業迅猛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各領域重大利好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激發了勞動者干事創業的熱情城鄉居民收入激增。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群眾收入的持續提高,對服務業的需求急速增長,激發了服務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服務業新產業、新商業模式、新業態迅速崛起,成長為對經濟貢獻最大吸納勞動力最多的產業。服務業新興業態涌現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階段物業管理、民辦醫院、各類培訓學校、居民服務、文化旅游、娛樂休閑、信息咨詢服務、電子商務、網上銷售等產業興旺繁榮,群眾生產生活更加便捷舒適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83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6億元

商貿流通市場繁榮。1949年全部商品零售額僅198萬元,1978年達到3054萬元,1988年突破億元達到1.12億元,2012年突破十億元達到11.48億元,2016年達到22.11億元。20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1%,自1949年以來年均增長11.4%。其中,1978-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2%。

三、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城鎮化建設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75年,全縣人口總量翻了一番,人口素質大幅提升,人口與經濟更加協調。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經歷了快速增長到基本穩定過程。1949年全縣戶籍人口5.2萬戶、19.34萬人,2023年增長到15.5萬戶、40.94萬人,分別是1949年的3倍、2.1倍。其中,1978年已經達到7.33萬戶、37.42萬人,1978年后到現在的45年人口僅增長9.4%,年均自然增長率2‰城鎮化率從2016年的34.4%提高到2023年的43.01%。



(二)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繼建成了陽安鐵路、漢白路主要交通干線。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南水北調、脫貧攻堅等重大決策部署,全縣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顯著加快。“十天”高速、西鎮高速、陽安鐵路復線建成通車,縣鄉村道路建設力度加大、道路等級明顯提升,農村飲水、村級組織、學校、衛生室、活動廣場建設全面實施,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城市框架不斷拉大,綠化、亮化、美化力度持續加大。廊橋水城、錦湖商務中心、櫻桃溝景區、東關新城、漢白路改道、城區五條道路建設等一大批項目順利實施,提升了城市品位,城鎮化率逐年提高。2023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自1978年以來年均增長18.4%。

民間投資快速增長。隨著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投資領域逐步擴大,極大地刺激了民間投資熱情,民間投資呈快速增長態勢。從投資規模看,民間投資自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22.5%。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看,1978年以前全部投資由國家實施,1988年民間投資占比為16%,2023年達到67.9%,民間投資迅速成長為全縣投資的主力軍。

(三)建筑市場持續活躍。西鄉縣建筑業市場興起于90年代初,歷經30年發展,建筑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企業資質等級看,1990年建筑業施工單位中二級資質2個,三級資質4個;2023年一級資質企業1個,二級資質企業達到12個,三級資質達到5個。建筑企業資質明顯提升。從建筑業產值看,2023年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1.4%,自1990年以來年均增長21.7%。30年來,西鄉縣建筑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活居住和辦公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大幅提升,為西鄉縣實現從小街窄巷到寬闊道路、從陋巷危房到高樓華宇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房地產業迅速崛起。1990年以來,隨著城鎮人口的快速增長,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城鄉居民住房從草房變瓦房、土坯變磚木變磚混、平房變樓房,2023年底全縣擁有九層以上高樓達277棟,群眾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2023年,房地產業房屋施工面積199.6萬平方米,是1990年的438倍,年均增長20.2%;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7.29萬平方米,是1994年的139倍,年均增長18.5%。

四、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堅持“科教興國”戰略,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學校布局向規模化集中化發展,教育資源日趨公平,城鄉教育環境顯著改善,教學質量大幅提升。2023年,全縣各類學校138所,專任教師3336人,是1978年的1.1倍。

(二)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大力實施醫療體制改革,普及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扎實推進全民醫療,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不斷健全,醫療資源共享機制逐步完善,醫療水平顯著提高,“健康西鄉”建設成效顯著。2023年,全縣醫療機構數384個、醫療機構床位數1710張、專業衛生人員2016人,分別是1978年的5.8倍、4.9倍、3.5倍。

(三)群眾收入大幅增加。改革開放以前,受人口激增、自然災害頻發等影響,群眾生活一直掙扎在溫飽線上,基本沒有余錢剩米。1978-2003年,農村土地承包到戶,空前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城鄉各類市場經營主體激增,收入大幅增加。2003年以來,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對農業生產給予全方位補助,土地流轉加快,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進一步解放,大量富余人員涌向城鎮務工,城鎮人口激增,城鄉經濟日益繁榮,城鄉居民收入同步大幅提高。2023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9元,是1981年的117倍,年均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7元,是1985年的84倍,年均增長12.4%。


(四)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新中國成立75年,是從淡漠環境到倡導綠色低碳再到堅決打贏環境保護攻堅戰的75年,是縣城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居住環境持續優化的75年。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鄉縣堅持“經營環境”和“享受環境”的全新理念,推進環境保護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全力打造“碧水、藍天、青山、寧靜”宜人環境,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獲得感持續提升。2023年,全年能耗總量47.88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0.34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降低率10.38%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8天,優良率89.9%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98全縣監測的漢江、牧馬河和涇洋河8個斷面年均濃度達到或優于地表水標準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為(較好)

75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西鄉縣先后榮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中國綠色生態茶葉和櫻桃十強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域、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全省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全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示范縣、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省首批低碳近零碳試點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稱號,高標準農田建設、林(山)長制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2022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鞏固銜接考核評估獲得全省“優秀”等級等多項殊榮。展望未來,西鄉人民將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勇毅前行,為加快建設中國最美茶鄉,奮力譜寫西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99re最新地址精品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电影|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2022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 国产精品1000夫妇激情啪发布|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福利国产在线导航|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国产2021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午夜| 国产成品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