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堰口鎮的黃女士在收到第一筆低保金后感慨道,“多虧了民政局的主動發現機制,我才及時申請到了低保和臨時救助,為我后續的治療增加了信心”。黃女士案例并非個例,這背后是西鄉縣民政局依托數字化手段構建的“智慧民政”體系在發揮作用。
西鄉縣作為全省“智慧民政”試點縣,以陜西省“智慧民政”一體化平臺為抓手,打破數據壁壘,構建“一站式”救助平臺。橫向打通民政、鄉村振興等8個部門的數據,縱向貫通省、市、縣、鎮四級網絡,并將20余類民生數據統一至一個平臺,建立覆蓋全縣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系統,涵蓋6類重點群體信息,實現“一平臺查詢、一窗口受理”。目前,該平臺監測11.39萬人,覆蓋退保監測、脫貧人口、醫療救助等19類監測對象。
平臺具備動態監測與智能預警功能,通過設定預警規則,利用大數據分析自動捕捉潛在困難群體。如低保邊緣戶醫療自費超預警線、脫貧戶收入下降等都會觸發預警。工作人員能通過平臺查看預警對象詳情。自平臺使用以來,已發出2393條預警信息,今年新增低保3人、臨時救助1人次,阻止41個不符合條件的對象。
平臺還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通過醫療費用數據比對等方式自動識別困境群眾,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將救助政策細化為50余項條件,滿足條件自動生成的監測信息,推送給基層工作人員。同時建立“線上預警+線下核查”快速響應機制,村(社區)響應隊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入戶核查反饋。
“數字民政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堆砌,而是要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把黨和政府的溫暖精準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上。”西鄉縣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