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口鎮堅持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重點任務,以“四個三”工作做法,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增“顏值”、升“品質”、固“成效”,不斷擦亮生態宜居底色,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
堅持“三個步驟”,理清工作思路。外出學習明差距。組織各村(社區)支部書記分赴城固、留壩等地參觀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凸顯村,通過看變化、聽做法、問細節,打破固有觀念,學習先進經驗,明晰自身差距。實地觀摩拓思路。開展人居環境實地觀摩活動,逐個村(社區)到、逐條主路看、逐條背街走,以“環境整治我來講”形式,引導村“兩委”干部立足實際,現場說想法、談措施、獻計策,不斷拓寬方法思路。集中研判定方案。堅持“一村一方案”思路,召開集中研判會,結合各村(社區)短板、優勢情況,針對性擬定整治任務、階段節點、整體目標,并協調職能辦所站負責同志會上提意見、作指導,推動方案制定更加精準有效。
突出“三項舉措”,夯實整治根基。積極宣傳發動。采取“支部推動、黨員促動、黨群互動”的工作方法,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通過召開茶鄉微講堂、發放倡議書、院壩會、大喇叭廣播等形式動員200余名群眾參與,避免“干部干、群眾看”兩張皮現象。推動力量下沉。針對轄區外出務工多、勞力弱等問題,引導鎮機關黨員、雙報到在職黨員、黨員志愿者等300余人全部下沉,主動認領任務、開展整治工作,化解人力不足難題。創新工作形式。建立“財政補一點、企業幫一點、村上出一點”模式,以村(社區)為單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專款專用、公開透明,有效解決資金落實難的問題。
開展“三大行動”,抓實重點任務。開展臟亂清潔行動。采取主路干道“專人清”、背街小巷“輪流清”、房前屋后“自己清”模式,對各道路沿線進行拉網排查、綜合整治,集中清理生產生活垃圾1000余噸,全力清亂保潔。開展全域綠化行動。構建全域綠色格局,以峽駱路沿線、村(社區)主街道、江塝茗園為重點,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并逐步向田間地頭、村頭巷尾、宅前院后縱深推進。開展設施完善行動。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大化糞池2個,累計完成戶改廁700余戶,逐村配備文化娛樂設施,滿足群眾日常需求;將閑置房屋改造成村史館、手工坊,不斷拓寬服務效能。
健立“三項機制”,推動常態長效。建立定期評選機制。每季度各村(社區)開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評選,同步在全鎮兩個社區集市開展“最美街巷”評選,按照“個人薦、群眾選、支部推、黨委評”方式層層篩選、逐級把關,以精神激勵帶動人人參與。建立人員定崗機制。按照“路長制”“河長制”“田長制”責任分工,推動鎮機關干部分包片,村(社區)“兩委”成員分包村內主干道路,黨員中心小組長分包背街小巷,將100余名無職黨員定崗定責,不斷強化精準管理、日常管控。建立督導考核機制。推行“一周一專題調度,一月一觀摩評比,一季一晾曬通報”常態化督導機制,將考核結果與黨員評優評先、村(社區)綜合考核等掛鉤,壓實責任、提高執行力,不斷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常態長效。